为什么巴顿能入选国足

时间:2021-8-14 作者:昊体育

任何一位国家队的主教练,任何一份国家队的集训名单,都躲不开两个问题——为什么选他?为什么不选他?这样的质疑即便是欧洲杯新科冠军教头曼奇尼都不能幸免,更何况是只带队打了几场40强赛的李铁了。昨天,随着国足备战12强赛前六轮的集训名单公布,质疑声再一次纷至沓来。除了坐了三个月冷板凳的董春雨之外,津门虎的巴顿也成为了外界质疑的焦点。

在很多人看来,11次出场只有1球2次助攻的巴顿,还够不上国足的门槛。毕竟,论进球,有打进6球的吕文君;论助攻,有目前暂列助攻榜首的严鼎皓;论状态,有刚刚独造三球的谭龙;论未来,数据更漂亮的杨立瑜和林良铭都比巴顿年轻……此外,还有人认为,国足中前场人手充足,特别在边锋位置上,韦世豪、金敬道、吴兴涵、刘彬彬,甚至是武磊、洛国富都可以出任。与其再增加一个巴顿,还不如带上吉翔这样的边后卫,填补唐淼和明天受伤之后留下的空缺。当然,还有津门虎的成绩,巴顿和董春雨这两个颇具争议的人选,也是本次国足集训名单中仅有的两名确定要踢保级组的球员。

但,巴顿真的不配入选国足吗?如果单看数据,巴顿确实没有前面提到的那几位“遗珠”突出,但国足选人只看数据吗?别说中国男足了,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家队都不是联赛数据榜前几位的简单集合。看过比赛的人都清楚,巴顿并不是津门虎的吕文君、谭龙,而是奥斯卡、儒尼奥尔。他是津门虎锋线上最具威胁的箭头,甚至在马格诺加盟之前,是球队唯一有威胁的进攻点。他在进攻端制造的大部分威胁,都是靠着个人能力或是积极的拼抢争下来的,无论是第五轮单挑武汉队双外援防线,还是第12轮在多人围堵下打进扳平一球,亦或是昨天一个人搅翻申花整条防线,都显示出极强的个人能力和十足的拼劲。更难能可贵的是,身材并不高大,身体也不算强壮的巴顿,依旧可以承担起大部分支点前锋的作用。毫不夸张地说,如今的1球2次助攻并不能体现巴顿真正的实力和作用。

巴顿靠着积极的反抢和出色的对抗能力制造了姆比亚的红牌。


从个人风格上看,巴顿是典型的突击性前锋,左右脚均衡,速度快,结合球能力强,但个人技术并不算突出,控球能力一般。津门虎深度防守、伺机反击的战术,恰好可以扬长避短,发挥巴顿的突击能力,而一旦进攻落入阵地战,他的威胁就小多了。12强赛的赛场上,国足大多数时间都是处于劣势一方,李铁也肯定会在某些场次中采取深度防守、伺机反击的战术,相比于在中超常年位居压迫态势的广州和国安的球员,巴顿显然更熟悉这种防守反击战术。其实,从这次国足选人就能看出,李铁力图实现国足锋线的多样化——除了招入更适合反击阵法的巴顿之外,还招入了高中锋郭田雨,提升高点强攻的能力。毕竟,12强赛5个对手,风格各异,实力不一,国足不可能只依靠一套战术打完全部比赛。

除了个人能力和战术需求外,李铁招入巴顿还有促进国足“更新换代”的意味。本次入选国足的8位新人,除了归化球员洛国富和重新回归的王刚之外,年龄最大的是1993年出生的王秋明,随后是1994年出生的徐新,1995年出生的巴顿和高准翼,1999年出生的郭田雨和“00后”朱辰杰。相比于40强赛只有张玉宁一名97年龄段球员的尴尬,李铁正在加速国足的“更新换代”。一方面,12强赛后就是本土进行的亚洲杯,国足需要更为丰富的人才储备;另一方面,国足的技术水平较其他亚洲一流强队有着明显的差距,加速队伍年轻化,实际也是为球队注入更多“养分”,更多年轻球员的涌入至少能够让国足在12强赛中保持十足拼劲。从这一点来看,用巴顿替代88年龄段的谭龙也就不难理解了。更何况,李铁招入巴顿和王秋明还有一定的“鼓励意味”,想让每一位中超球员都明白,只要努力你就有可能进入国家队。

此外,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本次国足集训不同以往。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国足接下来很可能面临着长达4个月的封闭训练和比赛。考虑到国际旅行条件受限、人员出入境手续复杂、防疫形势严峻等诸多现实问题,这期间一旦出现伤病等意外情况,几乎不可能再从国内临时征召球员替补。因此,教练组才决定将国脚阵容增容到31人,这样就可以从随队出征的备选球员中及时征调适宜的人选。换句话说,这31人中有一些人属于“预备队”,没有意外的话,这四个月他们只参加训练却得不到比赛机会。从这个角度讲,像巴顿、王秋明、董秋雨这样资历浅、态度好、训练投入的球员,显然要比更大牌的球员适合。

觉得小编写得好的,请拉到末尾点下在看


觉得小编胡沁的,请点三下

执笔/制作:正太叔

昊体育原创辛苦,欢迎转发,谢绝转载,注明出处也不开心

昊体育

好体育的人都在关注

喜欢,就为我标星

您觉得这些“新人”谁能带来惊喜?

今日推荐

巴拉克:日本队争议球不该算进球,相信弗里克会带领德国队前进

12月2日讯德国传奇球星巴拉克在接受sport1的采访时表示,日本队的争议球不该算进球。在对阵西班牙的比赛中,日本队第二粒进球存在争议,一些人认为在进球之前,皮球已经出了底线。最终,裁判判定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