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改革+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改革,招招打在了中国足球的要害上

时间:2021-9-28 作者:菜鸟编辑

在这个中超长时间暂停的休赛期,外界把更多的关注度放在了远在西亚备战的国家队身上。然而不仅国家队在迪拜的情况,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在足协主席陈戌源亲临前线督战的同时,中国足球的后院也出现了更大的危机。

一刀切的中超有可能从一个危机走向另一个危机

目前很多俱乐部都出现了严峻的生存危机,有关方面推出的拯救俱乐部生存方案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但方向和落地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目前像重庆、河北等地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过程中,都遇到了不小的阻力。究其原因在于,所有人都知道现在的中国足球是个只投钱没回报的无底洞,私企肯定不会投,即便是政府牵线的国企,他们也要考虑能不能花得起这个钱,或者什么时候来接比较合适。

而在国企参与股权改革推进的过程中,还有两大麻烦事,首先是“配合”的问题。本身国企和私企的运作方式就是截然不同的,这就导致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俱乐部里,已经出现了话语权和决策权的纠纷。而更大的问题在于,负责接盘的国企,有些企业自身就存在问题。

在很多分析我国经济的文章中,一般会提到两大隐患,一个是房地产企业,还一个是地方性融资平台。房地产这个雷随着恒大、华夏幸福、富力、绿地这些企业遭遇的困境,已经爆了;而有些地方性的融资平台这两年也陆续出现了不小的问题,有些债务已经非常严重了。

中国足球的多元化改革,在私企不愿意掺和的情况下,只有找国企来接。国企里面一些做实体产业的相对比较健康,但这类企业对于接手中国足球的兴趣非常低。而现在基本负责来接足球的都是各地的文旅、城投,这类企业的资金基本上源自于地方性融资平台。因此实际上参与混改的国企,有些企业自身的债务,其实未必比俱乐部原有投资方少多少。。。本身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一个尚未落地的方向,而参与推进的国企自身也是问题重重,这也就意味着所谓的混改,完全有可能把中超俱乐部从一个危机带入到另一个危机当中。

高考改革方案或许会打击家长送孩子踢球的热情

这些年之所以国字号战绩每况愈下,其实跟前些年中国足球大环境很差,导致家长不愿意送孩子踢球,球员基数很少有着直接关系。而之所以外界对于05后开始有很高的期望值,也是因为05后球员的基数有了明显的增加。

谈及05后球员基数暴增的原因,是两方面导致的;一来是因为联赛大环境在好转,家长们看到了送孩子去踢球赚到大钱的可能性。但另一个因素不能忽略,那就是在有关方面对校园足球极为重视的情况下,体育和高校这条路被打通了。但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近期印发的关于《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对考生报考条件、文化成绩等提出更高要求。这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改变在于:

1、报考条件从严。从2024年开始必须有一级证才能报考大学的高水平运动队,2027年起变成了有一级证且全国比赛前八名才能报考。

2、招生条件从严。原来大学特招所谓的文化课考试,那是大学自己弄的,根本不需要参加高考,还能随便挑专业。但从2024年起,要想被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录取必须参加全国高考,且必须在本科线以上;要想选择心仪专业,只能比同专业普通学生在当地的录取分数线低20分以内。即便特招没有被完全取消,但教育部的文件中为特招下了“体育专业成绩突出、具有特殊培养潜质”的定义,这也就意味着那些踢不上职业的,跟特招肯定没有关系。

股权改革+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改革,招招打在了中国足球的要害上

针对高水平运动队的高考改革,我们应该理性客观看待;由于过去几年很多特招都有暗箱操作的“水分”,导致某些名校生源质量下滑,改革之后相当于是最大限度把这个漏洞给堵住。但这份改革方案,对于中国体育(中国足球)来说,可能会带来两个方面的负面影响:

1、报考标准从严,导致符合报考条件的生源大幅减少。

2、考上难度加剧,缺乏保障性。而在我们国家,当运动员开始接受专业或职业训练,就意味着他们的学习时间大幅锐减,有的干脆直接放弃学习。当大多数孩子从初中开始到高考这6年,每天要学10到12个小时,这些踢球的学习时间充其量只有其他学生的三分之一,到后期甚至就不学了,他们通过高考上好学校的可能性能有多大?

中国足球路在何方?中国足协能不能有所规划?

靠体育上名校的近道被堵死了,意味着练体育只有走职业一条出路。然而像足球、篮球这样的团队项目,本身成材率就很低;何况现如今中国足球职业联赛那么多俱乐部出现生存危机,意味着走职业不仅容易挨骂,可能还拿不到工资,那还有多少家长愿意去冒险呢?

过去几年外界一直在喊“体教结合”,但现如今有关方面的政策几乎将大多数运动员和教育剥离了,体教结合未来只会出现在极少数的精英运动员身上。而中国足球本身就没多少精英,前几年只能先从普及做起,试图通过普及找精英;现如今又一次砍掉普及走精英路线,这对于中国足球来说,毫无疑问会造成重创。

因为疫情和政策等特殊因素,有些事情所造成的影响不是中国足协可以控制的。但在无法控制的背后,中国足协是否应该做出更多的努力,把一些事情往好的方向引导呢?然而很遗憾的是,这届足协上任后,所有操作的出发点都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可是却执行成了弊大于利时,中国足协是不是该进行一些反思?中国足协是不是应该做一些规划,为未来的中国足球做一些努力呢?还是继续开倒车呢?

当踢球可以上名校或拿高薪的路,已经逐渐被封死时,缺乏政策扶持的中国足球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