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桌买多厚的 原创 | 我的乒乓情结

时间:2022-8-5 作者:菜鸟编辑

乒乓球桌买多厚的 原创 | 我的乒乓情结

乒乓球桌买多厚的 原创 | 我的乒乓情结

乒乒乓乓,乒乒乓乓,随着球拍的挥动,球在变幻的角度中隐藏着神秘的旋转,迫使对手在球台另一侧左挡右扑,经过短兵相接的较量,只见一记发力的扣杀,抑或是漂亮的绝地反击,使得获胜者振臂高呼,兴奋不已········。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乒乓球,这个银色的小球儿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带给衷情它,痴迷它的人的故事,太多,太多了。

在众多打乒乓球的人中,有天赋且球技出众的,才可以吃专业饭。极有天赋的,方有可能进入它的最高殿堂——中国国家乒乓球队。国家队中超一流的队员,还要经过诸多世界大赛的磨练,才可能一举成名,成为名扬天下的世界冠军和奥运会冠军。所以,更多的球迷只能将其作为业余爱好。尽管如此,以乒乓球终生为伴,乐此不疲的大有人在。还有人因为它改变了职业、改变了命运,甚至以它为媒,喜结良缘。著名前世界冠军庄则栋与日本女子小山敦子的婚姻故事家喻户晓,在世人中传为佳话。

有时候,我会突发奇想:假如没有这小小的银球儿,缤纷多彩的世界是否会很寂寞?众多球迷的业余生活是否也会黯然失色?

上小学时,我四年级进入所在学校的校队。后来被原陕西省名将张孚玮收为爱徒。说起张老师,他的球技及资历在陕西当时无人能比。他从小在上海上学、打球,可谓身怀绝技。1948年,他曾经获得上海男子乒乓球单打亚军,且一直珍藏着当年《文汇报》等有关新闻的剪报,报道配有照片和文字解说:乒坛百宝小将张琈玮······云云。随后,他曾屡次与王传耀、姜永宁等名将代表上海到台湾及其他国家访问、比赛。

人们须知,上世纪40年代,哪有国家队乒乓球队呀?如果有,他们这些球技高超、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很可能是其中的主力队员了。

1958年,他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的号召来到陕西。开始时被分配到汉中,可是西安银行界早已闻听有一位上海乒乓高手支援来陕,经过斡旋,安排他在西安银行系统工作。文革中,因他早年去台湾参加比赛的事,被无限上纲,横遭批判,这是后话。

在体校训练时,张老师在我身上花了不少心血,经常给我“吃小灶”,还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所以,我们之间建立了超出师生关系的深情厚谊。

参加工作后,每有闲暇,我就会去张老师哪里练球。他患有高血压,但见爱徒一来,立刻精神焕发,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拿出球房的钥匙,噼里啪啦和我练起来。有时一练就到深夜,实在太晚了,就干脆睡在张老师那里。这时候,张老师愈发有精神,从打球、做人讲起,

使年纪轻轻,初入世道的我受益匪浅。有兴致时,他还会施展厨艺,做一些拿手的上海风味让我品尝。记得一次练球结束后,张老师特意买了一条大桂鱼,带我去大差市“和平餐厅”,他在那里人熟,并给我介绍这是当年给蒋介石来陕时当厨师的师傅亲自烹调的,端上桌后师徒俩吃个痛快。

张老师虽是上海人,但唱京剧亦是其挚爱之一,那时,我时常能听到从他嗓喉乃至胸腔发出的、极有专业味道的京剧清唱:"红灯高挂迎头照,我吆喝一声,磨剪子来,锵菜刀“,”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耳濡目染,加之当时收音机、广播里不绝于耳的《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等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的播放,我也能将这些样板戏唱的滚瓜烂熟。直到现在,每每引吭高唱,都会想起恩师那余音缭绕的唱腔与豪放的激情。

1983年,我因公到上海出差,适逢“五国乒乓球邀请赛”在上海举办。那些年代的国际比赛可没有现在这么频繁,能亲临赛场观摩,机会难得。为此,张老师特地从西安打电话到上海家里,由他老父亲和他弟弟接待我。张老师的老父亲也是超级球迷,其弟张孚璇亦是上海乒乓球队的主力名将,搞了几张直通票,由我陪同他老父亲从比赛开始看到决赛,足足过了一回瘾。回来给球友们吹牛时,将所见所闻及赛场花絮讲给他们,直让大家听得目瞪口呆,我自然有些洋洋得意。

时代发展了,如今,名目繁多的国内、国际乒乓赛事非常之多,从电脑、电视中点击就可看到高水平的比赛或录像,名家的解说也非常到位,你若再吹牛,可能就没人听了,哈哈!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张老师在陕西乃至全国乒乓界都小有名气,属全国26勇将之一,亦与李富荣、张燮林等名将常有来往。1984年,我去北京出差,他给时任国家女队教练张燮林联系,我们师徒俩如约到首都体育馆观摩国家队训练。他认为机会难得,在女队休息时,执意让我与刚从法国公开赛夺冠的田静打上一盘,我那敢应战,但在张老师的一再“怂恿”下,还是挺身而出,干了一盘,比赛结果可想而知······。随后,我们到国家男队观摩,正好碰见许绍发,当张燮林介绍张老师时,许绍发说:“认识认识,老前辈了”,话语中隐含着对张老师的尊敬。那一天,还有幸看到郭跃华、蔡振华、谢赛克等当时国家队一线主力的精彩练球。还凑巧,遇见刚升任到国家体育总局任职的李富荣回队,只见李富荣从包里拿出一只梨,放在乒乓网前,对李振恃说,咱俩比赛,谁赢谁吃梨。说完,就真枪真刀干了起来。

近距离观看叱诧世界乒坛的名将打球,那个激动劲,就甭提了。回来后给球友炫耀时,球友们惊呼:“好大的胆子,竟敢到国家队打球”!

光阴荏苒,人生一晃转过50余年。当年往事,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真想再和张老师重新在一起,重唱一曲荡气回肠的京剧,重练一场大汗淋漓的乒乓,重温一段父子般的真情。

如前所述乒乓球桌买多厚的,有人因为乒乓球而改变了命运,我应是其中之一。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由知青身份获得全县乒乓单打冠军,被招进陕西一家大型化工企业工作。七十年代末,我又获咸阳地区第四届全运会男乒单打冠军。后来,在咸阳地区体委的推荐下,调进全国一家最大的电子企业工作。工厂当时正值热火朝天的基建期,职工的业余生活非常单调,于是,工会经常组织我们这些体育、文艺骨干进行乒乓球、篮球以及文艺演出,工厂领导和指导生产线安装的日本专家也会前来观看,为我们加油。当然,这些专家里也不乏有爱打球的,在我所住的宿舍楼下时常能听见他们约我打球的高声呼喊:”敖桑(意即王先生)······”。

1992年,时值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我代表咸阳市参加了由中国乒协、中日友协、中国对外友协在北京举办的“中日友好城市乒乓球比赛”(与咸阳结成友好城市的是日本的羽治市和成田市)。开幕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时任国家领导职务的王震、李瑞环分别主持和讲话,随后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办国宴,招待全体参赛人员。由于这次活动接待的规格很高,使大家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

缘于乒乓情结,当年我曾和好友们一起带着自己的孩子练球。大儿子7岁-10岁练球三年,后来他热衷踢足球,我也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后来我又有了小儿子,不足5岁我就开始带他练球。为了提高小儿子球技,我曾费心将西安一拨高手汇集到咸阳,并疏通各方面关系,使他们所办的训练基地逐步扩大,我小儿子因此球技提高不少,同时也使这里的一批小学生水平得到普及和提高。小儿子八岁时,曾获得西安市同龄儿童比赛的单打冠军。

从小儿不足5岁直到10岁,我的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他的练球上,每有少年比赛,就四处奔波,陪他参赛、指导。由于望子成龙心切,小儿子在这方面挨了我不少惩罚。5年时光,费尽心机,付出与收获,渴望与遗憾,甘苦自知······。后来,小儿子转到西安上中学,由于学业较重,面临选择,从此少摸球拍。

回想我在儿子身上的乒乓情结,虽然不能向刘国梁、张继科的父亲那样,将自己儿子培养成世界冠军,但是通过刻苦训练,参加比赛经历的磨练,让孩子从小锻炼一副好身体,具备勇敢拼搏的品质,长大后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这种效果已日益体现出来。如今,两个儿子通过努力,在美国接受一流的大学教育后,已扬帆起航,在其人生之路上阔步向前。

现在,我虽已过花甲之年,但在多年养成的爱好之船上,依然操舵正撸,挥拍打球与年轻人对阵,并不输在拍下。2015年我还代表省总工会获得了全省规模的《健康杯》乒乓球团体冠军。为此,我自嘲道:年轻时我获过县、市一级冠军,老年后又获得省一级冠军,今后若能再获全国一级的冠军,就是“大满贯”了。

乒乓球虽然是泊来物,但在现时的中国,各地球馆遍地开花。你若是球迷,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将心爱的球拍带上,都可以与当地高手来一番较量,比个高低。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室外健身器械广泛普及,很多不怕日晒雨蚀的球台被安置在各地的公园里、树荫下或广场上,深受广大百姓喜爱。但见一对对老讴,一双双情人,父与子,母与女,挥汗如雨地挥拍健身,真可谓是乒乓王国,参加打球的人数之多,群众基础之雄厚,令国外球迷深感羡慕、赞叹不已!

有时我在想,乒乓球,这小小的球儿到底是什么运动?能吸引如此之多的人,如痴如醉的喜爱它。说白了,不就是两个人或4个人各自站在一个长方形的、中间有个球网的桌子前,将一只轻的仅有20克的白色小球推过来打过去的游戏嘛!但是,正因为它轻,便可使人能用一个木板加上海绵胶皮的球拍,在给它力量、速度的同时使它具备强烈的旋转,并使它以适当的弧线,刁钻的角度越网而过······。有了上述五要素,人们又制定了各项规则乒乓球桌买多厚的,从而使这个单调的、简单的游戏变成了一种变幻无穷的、有迷人魅力的、能激烈对抗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

我认为,乒乓球相对于其它运动,在于简单易行,它只需要咫尺的球台,简单的场地,人们无论是在劳顿之余的白天或是华灯初上的夜晚,无论是晴空万里或是阴雨连绵,无论身份,无论年龄,抑或互不相识,它是一种”润滑剂“、”增稠剂“,只要打几场球,双方就可能成为球友,还可能成为朋友。因为球友的身份太繁多了,他们可能是大学讲师、教授;可能是政府公务员、公司职员;也可能是艺术界、企业界人士。简言之,除了这项运动的基本功能,它还具有交际功能,你可以从众多球友的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针对中国乒乓球独霸世界乒坛的状况,一些人不无担忧地认为,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人家”都不陪你玩了。可是,从里约奥运会冒出的后起之秀来看,就连朝鲜这”门不出户“、“闭关锁国”上场的女单”黑马“,也让丁宁头疼不已,差点失手。日本、韩国及欧洲各国的年轻一代也一拨接一拨地成长起来,经常会”造“出个 “柳承敏、波尔”们,对中国选手造成巨大的冲击,常使在挡板外的刘国梁冒出一身冷汗!

所以,一位经常发表高见的球友感概说,世界各国能雨后春笋般涌现出高水平的选手,人家背后都有各自的故事,各自的门道,各自的群众基础——这些都源于乒乓球本身的魅力,与中国队强大无关。 世界范围内,乒乓球运动绝对不会因为中国队的强大而冷场。

有时侯,我还在思考一个似乎钻牛角尖的问题,现在的一流国手马龙、张继克、樊振东们与当年的江嘉良、郭跃华、蔡振华们相比,谁的水平更高?谁的球艺更先进?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但若干年后,那时再出现的一流选手们与现在的马龙、张继克、樊振东们相比,谁的水平更高?谁的技术更先进?答案还能显而易见吗?不是说马龙、张继科、樊振东已将球打到极致了吗?这小小的魔球到底如何演绎发展下去,世人将拭目以待!

最后,我要说一句话,这句话足以让乒乓界人士振奋与思考:没有爱过乒乓球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投稿请发送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