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车引擎的轰鸣声如雷鸣般撕裂空气,气缸里爆燃的脉冲与轮胎摩擦赛道的尖啸交织,电子乐的低频鼓点如心脏搏动般撞进耳膜,贝斯线像电流窜过血管,在极具侵略性的说唱节奏里,驾驶着F1赛车的布拉德·皮特,击败了汉密尔顿、拉塞尔和维斯塔潘等一众顶尖车手,率先冲过了阿布扎比亚斯码头赛道的终点。
颁奖台上,香槟如银练般冲天而起,在暮色中碎成晶莹的光点,欢呼声如同海啸,布拉德・皮特高举奖杯,成为了这片赛道今夜最耀眼的王者。
——当银幕传奇在真实赛道里击败现役王者,这并非幻想片段,而是电影工业引擎全速运转的成果。
由好莱坞知名导演约瑟夫·科辛斯基(代表作:《创·战纪》、《遗落战境》)与金牌制作人布鲁斯海默(代表作:《勇闯夺命岛》、《加勒比海盗》)联手打造的最新大片《F1:狂飙飞车》,正试图以颠覆性的拍摄方式,去重新定义赛车电影的边界。
而这部电影的特别制片人——七届F1世界冠军得主,赢下F1分站赛最多的传奇车手,刘易斯·汉密尔顿,在电影还没有上映前,就已经对着所有媒体自豪宣称:“这将会是历史上最为真实的F1赛车电影。”
电影上映之后,收获了观众与影评家的一致好评,尤其是片中充满了凌厉感和真实速度感的赛车场景,确实要胜过了此前的大部分同类题材电影,让荧幕前的观众仿佛被按进了驾驶舱,在血脉贲张中下意识抓紧座椅。
尽管在票房上有些差强人意,但至少老汉放出来的牛X没有被吹爆——电影那份颠覆性的真实感,确实带给了观众完全不一样的视听体验。
那么,这样一部“史上最真实”的F1电影,是怎么被拍摄出来的呢?
作为麻省理工学院的机械工程博士,导演科辛斯基在整个生涯里始终在挑战实拍与虚拟相结合的极限,从《创·战纪》中那令人惊艳的电光摩托,到《遗落战境》中不惜花费重金打造真实的末日废土场景,还有《壮志凌云2》中的实拍战斗机飞行……他似乎一直痴迷于用极限的物理法则来冲击观众们的感官。
2013年,他试图执导赛车电影《极速车王》,但因为坚持使用实车拍摄,拉出来的预算单直接吓坏了投资方,以至于被踢出了局——这件事一直让他念念不忘,以至于在《壮志凌云2》票房大获成功之后,第一时间就拉上了老搭档布鲁斯海默,誓言要“终结赛车电影的绿幕时代”。
对于布鲁斯海默这位金牌制片人而言,赛车电影也是他心中的难解执念。
1990年,当时如日中天的布鲁斯海默,亲自操刀监制的《雷霆壮志》虽斩获了1.5亿美元的票房,却因FIA(国际汽联)限制导致关键场景棚拍,被《纽约时报》讥笑为"糖衣包装的纳斯卡童话",让身为完美主义者的他在此后二十年里一直耿耿于怀,他甚至始终保留着当年被否定的实拍分镜稿。
两位大佬一拍即合之后,剩下的就是主演问题了——第一选择自然是合作了多年的阿汤哥,无奈阿汤哥忙于亲儿子《碟中谍》系列的大结局,实在无法抽身,两人便将目光放到了布拉德·皮特的身上。
作为好莱坞的长青树、票房收割机,这位金发老帅哥与赛车电影同样也结下了不小的梁子——还记得我们前面所说的《极速车王》吗,这部电影其实最早立项于上世纪90年代,原本签订的主演正是皮特与阿汤哥,无奈高达1.6亿美元预算吓跑了二十世纪福克斯,导致项目流产,此后项目重启,才有了《极速车王》。
每个人都知道,皮特本人就是狂热的赛车粉丝,“错过真实的赛车电影,是我从影以来的最大遗憾,”他在《GQ》专访中坦言。
在布鲁斯海默的电话打来之后,皮特几乎没有任何考虑,当即就决定签下合同,而且他问的第一句话就是——“拍摄的时候,我可以开真家伙(F1赛车)吧?”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就是特别制片人汉密尔顿,他的入局甚至还要早于布鲁斯海默与布拉德·皮特。
在一次偶然的名流聚会中,科辛斯基与汉密尔顿相谈甚欢,并发现了对方是一名超级影迷,心怀“真实赛车电影”之梦的科导当即与老汉彻夜长谈,探讨拍摄一部F1赛车电影的种种可能。此后,两人又多次交流,老汉还盛情邀请了科导一同参加了2021年的奥斯汀大奖赛——在近距离感受过F1赛车的魅力之后,电影的大体框架在科辛斯基的脑海中逐渐成型。
七届F1世界冠军汉密尔顿的入局,对电影最大的帮助就在于争取到了国际汽联(FIA)与F1的支持,这一次,他们被允许在真正的比赛周末对F1车队进行实景拍摄,甚至还被允许和车手在真实的赛道上比赛!
有了“票房大导+金牌制作人+老牌影星+F1世界冠军”的这么一个组合,自然也就不会缺乏敢于一掷千金的金主爸爸,2022年,彼时正高调进军影视行业的苹果公司最终拍板投资该电影,创下流媒体单体电影最高预算纪录,而且,苹果公司还宣布,将会对电影拍摄进行全面的“技术支持”。
于是,《F1:狂飙飞车》这部电影,正式开拍。
项目启动当天,皮特的经纪公司就炸锅了。
因为合约文件里特别标注了许多看上去“触目惊心”的内容,其中包括且不限于——皮特必须接受严苛的赛车专业训练,以确保至少承受6个G的过载,而且电影中还有大量赛车驾驶实拍镜头必须由演员亲自完成,不会使用任何赛车手替身……
要知道,皮特本人在拍摄《搏击俱乐部》时,就曾经对脊椎造成了永久性的损伤,而当保险公司发现他在斯帕赛道进行实车训练时,时速竟然达到了291km/h,简直是面如土色,当即对皮特的经纪团队发出终止警告:“你们打算让他死在拍摄中吗?”
最终,因为皮特本人强烈的意愿,经纪公司不得不与保险公司进行了长达6轮的扯皮,甚至承诺将会“慎重地评估每一次拍摄的风险”,以及雇佣了一支有过英超和F1经验的理疗团队进行全程监护,才获得了拍摄许可。
即便如此,当时已经59岁的皮特,还是与项目方签订了“生死条款”:若在拍摄中重伤,他将会获得2亿美元保险理赔,但对于脊椎的旧伤,皮特必须每日注射保护性药物,并自己承担恶化的风险。
与此同时,剧组还必须确保,每辆拍摄赛车都会加装专业级别的液压防滚架,并且医疗直升机随时在赛道待命……
不要觉得经纪公司和保险公司是在小题大做,要知道,现在F1赛车最高可以达到将近400KM/H的速度,即便剧组拍摄时用的是伪装成F1的F2赛车,速度也会达到300KM/H,稍有不慎,就是车毁人亡——就像一代车神塞纳那样。
除了皮特之外,电影中饰演年轻天才车手的男二号达姆森·伊德里斯,同样也必须接受赛车训练。
但伊德里斯第一天来试镜的时候,就闹出了不小的风波——当他穿着赛车服闪亮登场的时候,汉密尔顿“哇哦”了一声,说道:“他看上去像个型男,一点也不像被机油泡过的菜鸟车手。”
导演科辛斯基则是在一旁坏笑:“达姆森他说,你是他的偶像,他的角色造型完全是参考了你的样子。”
这个马屁拍得老汉非常舒服,他大笑着拍板了。
在确定了两位主演之后,地狱般的赛车训练也随之展开。
主持训练的是前F2冠军车手卢西亚诺·巴切塔,皮特对他的要求只有一个:“如果练不死,就把我往死里练。”
从体能、到身体承受力、再到基本的赛车技术,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两位主演必须“看上去”像是一名合格的精英赛车手。
除了体能训练,两位主演还必须接受离心机的增G负荷训练、驾驶舱失压模拟训练和高温耐热训练——所以大家可以在电影中看到,两位车手的身材确实是令人羡慕,但如果不是这种身材,就根本没有办法做到在实拍中驾驭那样的速度怪兽。
巴切塔非常老实地贯彻了“往死里练”的方针,以至于皮特和伊德里斯在训练中是大伤没有但小伤不断,尤其是“老年人”皮特,还伤到了自己的左踝韧带,不得不专门定制了赛车靴内嵌的医用夹板。
经纪人劝皮特悠着点,但他只是大笑:“你根本不知道,开赛车如果限制速度才更危险,你必须开得他X的足够快,才能够提供足够的下压力(downforce),维持轮胎的抓地力。”
终于,经过地狱般的训练,两位还算有着不错驾驶功底的主演,在正式开拍之前,也终于从一开始F3赛车都玩不转的赛场萌新,成长为勉强可以操控F2塞车的车手。
“我不会告诉你们,这两个家伙消耗了多少呕吐袋。”巴切塔大笑:“说实话,他们和真正的赛车手差得远了,但至少现在看上去有点味道了。”
钱到位了,人也到位了,梅赛德斯车队赞助提供的道具车也到位了,甚至摄像组还被允许在真实的8条F1赛道里进行实地拍摄(虽然主要的取景拍摄地还是英国的银石赛道),剩下的问题是……该怎么拍?
传统的摄像车和摄像机,在实拍场景下,根本无法对赛车画面进行精细捕捉,而这个时候,苹果公司的技术支持便显得尤为重要。
梅赛德斯布拉克利基地的密室中,科辛斯基举起火柴盒大小的钛合金方盒,对着摄像组介绍道:"这是iPhone 14 Pro的A16芯片改造的微型摄像机。"
他指尖捏着的这个微型摄像机,仅重38克,能以240帧/秒拍摄,功耗不到战斗机摄像系统的三分之一,而苹果工程师,将会把二十个这样的"眼睛"嵌入赛车的驾驶舱。
除此之外,索尼团队也提供了全新的摄像设备——由七台Venice 6K摄像机组成的环形阵列,被科辛斯基亲切地称之为“大鱿鱼”。
这条鱿鱼使用的是太空舱同款钛合金支架,不仅能承受280km/h过弯时带来的6G过载冲击,而且可以承受最高150℃的表面温度。
还有来自潘那维申的"魔方云台"。这个足球大小的球形装置内置三组微型电机,可以在0.3秒内完成镜头的360度旋转和人像自动捕捉。
摄像组甚至还将一台F3赛车改装成了拍摄车,以取得更多近距离的实景镜头。
多种高科技加持下,我们确实看到了这部电影所呈现出来的极端视觉效果——皮特在看过自己的试驾样片之后,马上发送了一份给自己的经纪人:“就是这个效果!这种真实的爽感,完全是绿幕CGI无法比拟的!”
一部商业大片的成功,除了视觉特效之外,音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布鲁克海默能请到的最好的电影作曲家,当然是汉斯·季默!
这位曲疯子直接就把录音棚建在了银石赛道的维修区正中,他反复与汉密尔顿进行沟通,甚至还亲自在赛车里跑了一圈,最终将大量实际采集的赛车声进行降噪之后,融汇到了主题配乐《The F1 Theme》的乐曲声中。
电影中伊德里斯的赛车发生失控旋转时,观众听到的变速箱碎裂声,实际上也是汉斯·季默专门采集的隧道声波与玻璃震频的混合产物。
他还丧心病狂地给两位主演佩戴上了骨传导麦克风,将他们在驾驶赛车时的呼吸、口水吞咽、颧骨摩擦头盔和手指摩擦方向盘的这些“人体声纹”,经过算法处理之后,作为贯穿全片的低频音乐脉冲。
在拍摄结束之后,器械的损毁报告触目惊心,数套特制摄像设备因为撞击和高温而报废,这些单价超过百万美元的残骸被装进包装箱里,上面有着歪歪扭扭的涂鸦:“此处埋葬钢铁,生于数据,死于真实。”
老实说,尽管这部电影的赛车场面绝对是顶级视听享受,但剧本也确实有些乏善可陈,怀才不遇的主角、天才但稚嫩的配角、陷入危机的团队,这种经典搭配我们可以在诸多电影当中找到,比如《壮志凌云》、比如《飞驰人生》,甚至主角海耶斯为义气而来、尽兴而去的老派美式牛仔风,也有着浓浓的OLD STYLE。
而且海耶斯解决车队危机的方法——简单粗暴地多次制造赛场事故,甚至故意开慢车阻挠对手,这些桥段在现实当中几乎都是不可行的,也让诸多资深车迷吐槽不已……
还有那蹩脚的感情戏,尽管我们对好莱坞大片里男女主角必须产生肉体关系这一准则持宽容态度,但赛车电影里看40岁的阿姨向60岁的老汉抛媚眼,多少也有些令人啼笑皆非。
然而,我们必须要说的是,抛除文戏里的诸多缺陷,这部电影里涉及到赛车的“细节”,绝对真实到令人瞠目结舌。
不管是车手的日常训练、围场里的火热氛围、后勤组的精细、车队技术开发的专业,甚至是车队老板和投资人、董事会之间的博弈,几乎都有着全盘的展现,并且丝毫不违和。
以至于许多观影过后的F1车手都认为,这部电影对于车队的日常塑造部分非常真实(当然不会有车手想睡技术总监!)——其中最大的功劳,无疑来自于特别制片人汉密尔顿。
据说,老汉对剧本提供的专业意见指导和修改,加起来就超过了14页打印纸,他不仅提供专业技术支持,还专门负责样片捉虫,甚至精细到赛车过弯的声音和赛车手的姿势是否合理。
而且得益于老汉的“刷脸”,大量现役F1车手和领队都真人客串了电影(有周冠宇的名字,但似乎没看到正脸?),特别是老汉在法拉利的队友勒克莱尔,还有好几句台词——虽然他NG了很多次,而电影当中的赛车解说,也是F1官方赛车解说。
当然,编剧埃伦·克鲁格本身也绝对是资深F1车迷,电影当中有大量映射F1真实历史事件的彩蛋,比如——主角本人的人设原型、“在西班牙大奖赛遭遇严重车祸之后不得不退出职业的天才车手”,就参考了上世纪90年代的英国车手马丁-唐纳利;当主角车队遭遇5.8秒换胎灾难时,很难不让人想起法拉利在2020年巴林站的噩梦;电影中的间谍门,也很难说没有暗示2007年迈凯伦盗取法拉利技术的事件;还有最后一战阿布扎比的安全车桥段,基本就是2021年维斯塔潘与汉密尔顿的冠军决战翻版……
当然,最大的彩蛋,主角车队的困境——毫无竞争力的赛车,赛季积分挂0,创历史记录的进站失误,以及后半赛季咸鱼翻身的设定——几乎和周冠宇此前所在的索伯车队完全一致。
只不过在真实的历史线里,索伯历经磨难仅收获6个积分,而主角车队却最终收获了一个分站赛冠军——但电影嘛,谁会在意这些?
如此种种,极大地模糊了真实与虚拟的边界,以至于这个电影故事更像是一个平行时空里发生过的“真实”,而不单单只是剧本里的“幻想”。
所以对于那些不太合理的桥段,哪怕是当代车王维斯塔潘在看过首映之后,也是会心一笑:“我觉得一些小小的艺术加工完全没有问题,这部电影绝对是我看过的最好的赛车电影。”
周冠宇也第一时间晒出了票根:“希望大家通过影片一起享受赛车的乐趣。”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这部电影的票房确实有些差强人意,甚至院线已经注定亏本,只能看看苹果流媒体和后续周边能否赚回投资成本,但不得不说的是,导演科辛斯基确实做到了他所标榜的“真实”。
实拍场景带来的那种血脉贲张的感觉,以及肾上腺素飙升的悸动,确实是绿幕CGI所无法比拟的,这是来源于电影工业的终极魔法——用毫米级的真实细节,为超现实的英雄叙事浇筑钢铁基座。
你可以说,这部片是好莱坞几个权力榜上的大佬们烧掉了3亿美元,只为圆自己的赛车梦,但当电影中的观众为主角车队的奇迹夺冠而欢呼时,你很难不为之感同身受,因为不管电影主创团队所追求的,又或者是现实F1比赛所追求的,永远不是现实中的真实逻辑,而是人类对极限的永恒痴迷。
正如影片中所有人都在追问主角海耶斯的那个问题——你为什么会回到赛场?
他从来没有给出回答,而我们也清楚,这个问题,从来都不需要答案。
本文由作者笔名:足坛 于 2025-07-05 11:37:41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zutanhui.com/sjb/16318.html
体坛最爽打工人:37岁被裁,工资领到72岁 体坛最爽打工人:37岁被裁,工资领到72岁2025-07-05
f1的视频 f1赛车电影有哪些 讲述f1车手的电影 f1制作视频 史上最真实的F1电影,是怎么拍出来的?2025-07-05
亚洲人身体素质的优劣性 亚洲人 nba 亚洲人在nba打球的人 亚洲人的体能 亚洲人的身体素质,怎么打NBA?2025-07-03
机场主任是什么级别 机场ceo员工 飞机场主管是什么职位 机场老总属于什么级别 这位机场工作人员,5个月前还是英冠主帅2025-07-03
世俱杯亚洲杯 2022世俱杯城市 世俱杯亚洲名额分配 世俱杯 2020 世俱杯亚洲独苗爆冷晋级8强!曼城加时3-4遭利雅得新月淘汰2025-07-02
连斩韩国三大冠军,中国小伙是怎么做到的,韩国冠军折断中国选手,韩国冠军折断中国,韩国冠军折断中国选手手臂 连斩韩国三大冠军,中国小伙是怎么做到的?2025-07-02
迈尔斯特纳十佳球 迈尔斯·特纳潜力 迈尔斯特纳加盟勇士 迈尔斯特纳续约 迈尔斯-特纳4年1.07亿加盟雄鹿 结束10年步行者生涯2025-07-02
四周岁孩子远视散光要治疗吗 别克英朗轮胎汽压多少合适 物理实验室黑板报图片 柳州城西北 郑钦文1-2不敌西尼亚科娃 连续三年遭遇温网一轮游202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