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马全程跑多少公里 北马 工作人员可以跑吗 北马多少人参赛 北马跑鞋统计 69岁大爷跑35次北马 普通人跑马天花板在哪?

时间:2025-11-03 11:20:58点击:21世界杯
69岁大爷跑35次北马 普通人跑马天花板在哪?

网易体育11月2日报道:

王金甫又一次站在了北京马拉松的起跑线。从代表北京参赛的准专业运动员,到赛事官方配速员,再到赛事官方认证的“九星”跑者,这是他的第35届北京马拉松赛,69岁的他在有伤在身的情况下跑出了4小时27分的成绩。

69岁北京大爷第35次参加北马(来源:网易体育)

北京马拉松创办45年,终点从工人体育场换到鸟巢,又到奥林匹克公园。王金甫经历了线路调整,见证了赛事扩大,体验了跑步装备升级,他也跑出了马拉松的真谛,一直跑下去,没有终点。

69岁大爷跑35次北马 普通人跑马天花板在哪?

以下是王金甫的自述:

我今年周岁69,奔70了。第一次参加北京马拉松是1989年,那时参赛名额很少,基本都是专业选手,对成绩要求极高。那年头可没那么多大型赛事,北京办马拉松,城里就跟过节似的,市民特热情,上街给我们喊加油。作为一名机械加工厂的工人,能代表北京比赛,我很骄傲。

69岁大爷跑35次北马 普通人跑马天花板在哪?
王金甫参加1994年北京马拉松

中学时我就发现自己更适合长跑。跑200米完事儿后身体不舒服,觉得晕。但跑800、1500米,成绩更好,人也更舒服。参加工作到了建材局,单位每年运动会我都能保底前三名。爱跑步的同事把我引荐给了体育局的程军教练,从那开始,我才接触正规训练。

当时北京没有专业马拉松队,我们这些跟着程教练的业余运动员,就相当于“北京队”。在北京马拉松跑出好成绩,对我们来说,带点“政治任务”的味道。

我们练得很苦,一周两练,围着工体跑圈,或者往返马甸、三元桥、复兴门。程教练会把训练计划印在纸上发给大家。我特别珍惜,因为他会点评每个人的训练,告诉我们差在哪儿,怎么进步。

我在进步,时代也在进步。今天的跑者装备精良,每个人都有专业的跑鞋、手表、补给,前边还有“兔子”带着跑。我那时候参加比赛,哪有什么能量胶、盐丸?跑得感觉要抽筋了,就赶紧舔一口胳膊上的盐。运动鞋最早是网眼排球鞋,后来是上海龙牌,“蓝龙白龙红龙”,再换到多威,再到现在的科技跑鞋。现在的号码簿都有芯片了,以前那就是两张布,别个别针都觉得沉,还把肉磨得生疼、流血。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我们那时候真是“严肃跑者”。

69岁大爷跑35次北马 普通人跑马天花板在哪?
王金甫参加2001年北京马拉松佩戴的号码布

成绩还是挺重要的,它训练成果的体现,是超越自我的见证。1989年那条比赛路线和每个关门的节点,我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从工人体育场出发,走北门,奔南到贵友大厦,过长安街到复兴门,再一路向北……途经月坛、钓鱼台国宾馆,到中国剧院折返,最后经崇文门、东便门桥、建国门桥,冲回工人体育场东门,场内最后冲一圈多,全程三小时整关门。

我有5次北马跑进了3小时。以前给运动品牌写简介时,我说跑步这件事儿,自己挺“牛掰”的。随着年龄增长,速度虽然慢了,但我的排名反而“上升”了——北马有完备的数据系统,每年统计各年龄段成绩,我即将进入70岁以上跑者的榜单。以前参赛次数最多的不是我,是天津一位大哥,这几年他不跑了,可能就轮到我了。

这么多年跑下来,成绩早已看淡。跑开心、跑舒服,就行了。我当过配速员,跟跑友们说得最多的就是“匀速”,不要忽快忽慢,只有跑得劲儿了,才能跑出好成绩。现在,我就想服务更多跑者,让更多人感受跑步的快乐。至于我现在跑步的目标,一直跑下去,就行了。